学院简介 |
历任领导 |
|
|
![]() | ||||
东盟参考
|
印尼能否实现能源自给自足?2025-05-09 17:01 《东盟参考》 (点击:)
印尼《Tirto.id》新闻网5月8日报道,普拉博沃提出,实现能源自给自足首先要停止原油和燃油进口。他指出每年400亿美元的燃料进口开支,严重消耗国家外汇储备,终止进口迫在眉睫。 5月6日,在雅加达举行的总统与退役军人及军警开斋节聚会上,普拉博沃表示:“我国完全具备自给自足的条件,无需进口燃料。未来五年必须实现燃料和能源的全面自给。”自2024年10月就职以来,他多次强调能源自给的重要性,在就职演讲时曾指出“在全球局势紧张、战争风险加剧的背景下,实现能源自给自足,是应对危机的关键举措。” 然而,回顾印尼近年来的原油进口数据,波动趋势十分显著。能源和矿产资源部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3年间,原油进口量先从1.1305亿桶跌至2020年的6596万桶,随后逐步回升,在2023年达到1.3239亿桶的峰值,2024年上半年又降至6220万桶。这种起伏不定的态势,受到全球经济形势、政治局势以及能源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 尽管目标明确,但普拉博沃未提及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的具体路径,仅认可生物燃料替代汽油的可行性。目前,印尼政府正大力推行棕榈油基生物柴油强制混合政策,自2025年1月起,混合比例已从35%提升至40%。 不过,专家普遍认为印尼在未来五年内实现能源独立、停止燃料进口几乎不可能。能源和矿业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比斯曼·巴赫蒂亚尔指出,作为石油净进口国,印尼国内燃料日需求量超150万桶油当量且每年增长3%;而石油日产量仅约60万桶油当量,还在以每年2%速度下降;全国炼油厂日处理能力仅100万桶。他直言:“五年内摆脱燃料进口不切实际,即便十年也困难重重,印尼仍将依赖原油和燃料进口。” 基本服务改革研究所执行主任法比·图米瓦称,当前印尼约60%的燃料依赖进口。近年来,石油产量下降了30%~40%,日产油量从2004年的110万桶,降至如今的60万~70万桶,增产至100万桶的目标始终未能达成。 专家们提出了多种解决燃油问题的思路。比斯曼认为,应加大石油勘探力度,提高开采量,同时提升炼油能力,优化进口结构。安达拉斯大学经济学家西亚夫鲁丁·卡里米主张转变能源战略,充分利用印尼作为全球最大棕榈油生产国的优势发展生物燃料。他指出,B40生物柴油政策已初见成效,未来可通过提高能源效率、扩大生物燃料使用,逐步减少进口。 但西亚夫鲁丁坦言,实现能源自给并非易事,印尼在这一方面面临诸多挑战:炼油厂基础设施落后,无法满足原油和生物柴油加工需求,工业用地、分销渠道不足;新能源技术薄弱,难以支撑替代燃料大规模生产,此外燃料进口形成的利益网络盘根错节,需要政治勇气打破僵局,建立透明体系。他建议政府出台财政政策,对生物燃料行业实施税收优惠,为能源领域中小微企业提供绿色信贷,并加强行业、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合作,培养专业人才。 从长远规划来看,能源和矿产资源部计划在新加坡附近岛屿建设储能设施,储能能力达30~40天。该设施不仅能为国有石油公司提供低价石油储备,还可作为能源缓冲应对危机。能源部长巴赫利尔表示:“当前我国石油储备仅能维持21天,建设储能设施是降低对新加坡60%燃料进口依赖的关键一步。”(编译:罗莹 初审:卢秋莉 责编:杨晓强 复审:陈丙先 终审:吴大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