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加坡《海峡时报》3月25日报道,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指出,在战略紧张局势加剧和政策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全球贸易的未来可能面临重大转折。他强调,世界不应再假设全球贸易将与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同步增长,尤其是在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世界贸易格局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新加坡海事周(Singapore Maritime Week)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李显龙表示,贸易占GDP的比率如果开始下降,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不仅会抑制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还可能引发国内和国际层面的社会与政治问题。他警告称:“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世界将真正进入一个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从未见过的新时代。”他认为,当前的时刻可能成为全球贸易的“另一个转折点”。李显龙强调,新加坡希望在全球贸易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贸易增长,不仅是为了维持海运业的繁荣,也是为了提升全球生活水平和经济繁荣。新加坡将继续努力促进国际贸易增长,使其经济和海运业更加高效、更具竞争力和值得信赖。过去60年来,新加坡经济与全球化同步发展,得益于世界总体和平稳定的秩序。在此期间,联合国等多边机构得以建立,国际法和条约得以通过,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这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普遍适用的法律框架。各国普遍承认这些国际规则和规范,并认为经济自由化和自由贸易使每个国家受益。
然而,李显龙指出,如今的世界已与过去不同,人们对贸易和贸易模式的态度发生了显著转变。地缘政治的发展对全球贸易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过去十年间,大国之间的紧张局势不断加剧,各国越来越注重保持领先地位,优先考虑安全、韧性和自给自足,而非相互依存和合作。供应链现在正通过“友岸外包、近岸外包和再外包”进行重新配置。正在改变全球经济格局。同时,为了保持在关键领域的竞争力,投资、数据、关键矿物和半导体芯片的发展也受到限制。一些大国采取了更具交易性甚至强制性的手段来实现短期目标,这与以往国际贸易、投资和多边协议的双赢理念相去甚远。例如,美国新政府认为在原有体制下受到不公平对待,将关税视为经济和非经济领域的谈判筹码,以保护其整体的国家利益。其他国家也做出了类似回应,这些战略和政策转变正在重塑世界贸易格局。2025年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等美国的三大贸易伙伴征收重大进口税,中国和加拿大也采取了相应措施。这些贸易摩擦直接影响了航运业,各国纷纷采取行动减少对竞争对手在货运和造船方面的依赖,或取代控制具有战略位置港口的竞争对手。
除了全球贸易体系的紧张外,气候变化也悄然影响着全球贸易模式。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已经开始影响到既定的贸易路线,例如干旱导致巴拿马运河水位下降,而北极冰盖融化则开辟了新的东北航道(Northeast Passage)。航运业作为重要的碳排放源,面临着通过使用更环保的燃料和更高效的船舶来减少碳排放的压力。李显龙指出,贸易模式可能会因环境因素而发生转变,碳税或碳边境调整税的实施将重新调整供应链和贸易路线。这些全球性变化对新加坡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显龙强调:“贸易是新加坡的生存之本。”海运业也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贸易面临巨大阻力,但全球化不太可能完全倒退,因为世界仍然需要贸易,各国仍然需要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他指出,对于许多国家来说,贸易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因为全球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依赖进口粮食的国家,包括新加坡。没有贸易,这些国家将会饿死。对于其他国家,贸易是繁荣的重要驱动力,促进了国际分工、创造效率和规模经济。李显龙表示,新加坡将继续支持基于规则的多边秩序、国际合作和相互依存。新加坡独立后不久就加入了国际海事组织,并于1993年成为其理事会成员。今年2月,新加坡还主办了国际航标协会(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for Marine Aids to Navigation)首次大会。此外,新加坡还寻求建立区域和双边贸易伙伴关系,目前拥有27项自由贸易协定,覆盖其90%的贸易。
新加坡将继续加强其作为区域枢纽和全球节点的地位,投资港口基础设施,并建立支持航运业的生态系统。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海运业为GDP贡献了6%以上,并创造了约14万个就业岗位。李显龙表示,新加坡将继续发展海运业,投资绿色技术和替代燃料,并培训工人适应新的技术环境。他强调,尽管未来充满挑战,但只要提前规划并采取正确措施,新加坡仍有很大机会继续繁荣。(编译:陈珂 初审:卢秋莉 责编:杨静林 复审:陈丙先 终审:吴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