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学院
东盟学院
College of ASEAN Studies
中国—东盟区域国别研究院
Academy of China-ASEAN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Studies

 首页  学院概况  科研机构  师资队伍  党建工作  人才培养  学术研究  信息服务  教育培训 
东盟参考

黄循财:冲突时代小国需要携手维护多边体系

2024-09-21 16:41 《东盟参考》 (点击:)

据新加坡《海峡时报》9月20日报道,纽约智库国际和平研究所(New York-based think-tank International Peace Institute)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日前联合举行了报告发布会。新加坡总理黄循财通过视频在会上表示,建立在国际法基础上的强大而有效的多边体系不仅对小国有利,更关乎其生存。他表示:“如果没有一个以规则为基础、平等对待各国的秩序,小国将面临倍增的风险。世界面临着陷入以强权决定正义的危险——一个由丛林法则统治、“强权即公理”的世界。这种局势将破坏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的原则,而这些原则对小国维护自身利益至关重要。”他指出,随着大国争夺主导地位和影响力,世界对小国而言正变得更加危险。在大国竞争中,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有所抬头。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小国将面临更加不稳定的环境,受到更大的选边站压力,更容易受到经济胁迫、政治干预,甚至安全威胁。因此,小国必须团结起来,加大力度巩固多边体系,捍卫国际法原则。小国并非没有主动权,也不是被动的旁观者。小国虽然规模小,但其敏捷性、机智和合作精神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通过共同合作,小国可以发出集体的声音并扩大其影响力,帮助制定气候变化和人工智能等关键问题的全球规则和规范,并确保小国的利益得到保障。新加坡正是本着这种精神,开展了《小国与多边主义的未来》(Small States And The Future Of Multilateralism)报告的编写。该报告从小国的视角,深入洞察了联合国及多边体系当前所面临的紧迫议题与挑战。

该报告在第79届联合国大会高级别周(the 79th Session of the UN General Assembly High-Level Week)期间发布,研究了小国如何在日益演变的全球格局中增强其自主权和主动性。作为高级别周期间的焦点活动之一,备受瞩目的未来峰会(Summit of the Future )在9月22日至23日举行,其核心议程是审议并通过一项经过政府间磋商、以行动为主导的《未来公约》(Pact for the Future)。该公约覆盖了多个关键领域,包括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发展资金的筹集、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维护、科学技术创新及数字合作、青年及未来世代的参与,以及全球治理结构的转型。报告探讨了小国如何助力落实该公约,构建一个更加稳固的多边体系,以惠及全人类。报告中提出的建议包括:小国应当明确反对任何违反《联合国宪章》的行为,以此强化国际合作的基础原则;同时,应寻求建立更广泛的共识,扩大那些将克服全球分化视作优先任务的国家联盟,从而拓展和巩固跨区域的多样化全球治理网络。其他建议包括:促进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设;改革联合国的工作方法;确保全球机构在维护和平与安全方面的工具和策略能够与时俱进;优先考虑对新兴技术的包容性。报告还鼓励小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各种“前瞻性”和“长期”对话,将自身的视角和经验融入全球议题的讨论中。

报告的结论部分指出:“尽管小国在追求进步的道路上可能会遇到挑战和失望,但我们没有任何退缩的余地。我们决不能倒退到‘强权即公理’的世界,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奋力向前。小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实现这一转变,才能确保这种转变具有代表性、响应性,有效实现全人类更美好未来的共同利益。”报告呼吁各方不仅要加强小国之间的伙伴关系,还要与联合国所有成员国建立更牢固的伙伴关系。黄循财说:“从根本上说,无论国家大小,我们追求的都是同一个核心目标:为人民创造更多机会,提升公民福祉。通过携手合作,我们能更有效地面对全球性的挑战。我们必须确保没有任何国家被边缘化,要建立一个能够维护所有国家权益的全球体系,不论其大小。”黄循财在最后表示,新加坡长期以来一直是多边主义的坚定倡导者,致力于维护国际法并加强基于规则的秩序。(编译:陈珂 初审:卢秋莉 责编:杨静林 复审:陈丙先 终审:叶兴艺)

上一条: 【东盟头条】2024年9月15日至20日东盟各国头条 下一条: 【东盟头条】2024年9月7日至14日东盟各国头条

相关链接
 
东盟参考

微信公众号
 
站内搜索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     地址: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西路158号  电子邮件:gxundmxy@163.com       电话(传真):0771-3267011  邮编:530004 


后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