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简介 |
| 现任领导 |
|
|
![]() | ||||
|
学术交流
|
我院邀请华中师范大学李其荣教授开展《家国情怀与根、魂、梦——华侨华人群像》的学术讲座2025-11-03 14:49 作者:杨静林 撰稿 摄影:张韵姮 李其荣审稿 (点击:)
10月31日晚,华中师范大学李其荣教授受邀于东盟楼2号楼216学术报告厅向我院国际关系、东盟研究、区域国别研究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开展了一堂主题为《国家情怀与根、魂、梦——华侨华人群像》的讲座。李教授从家国情怀的基本概念为切入点,讲授了华侨华人家国情怀的心理结构即家庭依恋、家族归属、家乡眷恋,从个人、家庭、家族、家乡、国家等层面展现海外华侨华人的家国情怀。
李教授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家国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内涵之一,增强民族凝聚力及加强华侨与祖籍国特殊的血缘、地缘关系及爱国爱乡的历史传统,塑造了海外华侨重视亲情、心怀天下的格局与认知,他首先指出了“家国情怀”的定义与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核心是对共同体的认同,包含“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三大核心,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在华侨华人身上体现为强烈的爱国爱乡之情,与“根、魂、梦”紧密相连,“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李教授在“家国情怀”的定义中延伸出关于华侨华人与家国情怀的关联,并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来指出“爱国爱乡”是中国人的传统,华侨华人因远离故国,这份情感尤为强烈。 其次,李教授分别讲授了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发挥的重大贡献,向同学们展现了在中国历史上涌现的许多爱国华侨人物,如李林、李子芳、陈嘉庚、司徒美堂、谢国民、黄大年等,以华侨们的爱国事迹为例,重点讲述了海外华侨在海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包括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海外华侨抗战救国、救亡图存;在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海外华侨对我国进行投资建设,为我国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海外华人华侨作为宝贵的重要的海外资源,体现在近代以来侨批、侨汇、侨捐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外友好关系的参与者、见证者和推动者。 最后,李教授指出华侨华人的心理源于家庭依恋、家族归属、家乡眷恋、家国情怀四层递进的情感认同,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化的人格特质,他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深度认同,“爱国爱乡”的中国人传统在海外侨胞中尤为强烈。华人华侨的爱国群像体现在华侨华人的爱国从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分析,海外侨胞的赤子心,海外侨胞的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捐赠社会公益事业,回馈社会,引资引智,造福桑梓,促进中国与各国人民友好往来。海外华侨华人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前途绑定,无论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均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共同体的责任,在当前新的国际形势下,海外华侨华人致力于推动国家统一、科技创新等事业,成为中外友好的参与者、建设者、推动者。
讲座结束后,李教授还与研究生们开展了热情洋溢的互动,圆满地回答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李教授鼓励学生们扎实专业领域里的基础研究,博闻广识,勤于钻研。 本次讲座以详实的史实、鲜活的群像与深刻的理论剖析,为师生们搭建了一座读懂华侨华人家国情怀的桥梁。从革命年代救亡图存的热血担当,到建设时期投资兴业的赤诚奉献,再到新时代赋能发展的使命传承,华侨华人用跨越时空的行动,诠释了“根”的眷恋、“魂”的坚守与“梦”的共鸣。 在新的国际格局下,华侨华人仍是中外友好的纽带、国家发展的助力,而这份“爱国爱乡、心怀天下”的精神财富,也将继续激励着后辈们立足专业、胸怀家国,在传承中践行使命,在交流中凝聚力量,让跨越山海的赤子情怀在新时代绽放更持久的光芒。(初审:卢秋莉 复审:陈丙先 终审:吴大为)
| |||
|